2016年2月9日 星期二

2015台北馬拉松。全馬。正賽日篇

『路跑的起點』

「台北馬拉松」或「台北富邦馬拉松」還是「富邦台北馬拉松」,這個賽事應該算是我參加路跑賽事的起點吧。

無標題
↑大家早安。這就是分區的牌子。。。

賽事日期:2015/12/20,星期日。

話說,我第一場參加的路跑賽事,記得沒錯,應該就是尚未將贊助商名字拿掉的「富邦台北馬拉松」,而當時只參加10KM的賽事,記憶已經淡薄。

隔了一年,就參加了同一場賽事的半程馬拉松。這一次記憶很深刻,因為那天下著雨,而且跑到最後感覺很累。被攝影師拍到的照片上,臉色就是一個疲憊,完全不覺得是很愉快跑著。現在回想起來還挺特別的。

又隔了一年,再度參加同一場賽事的半程馬拉松。這一次就輕鬆跑,原因是陪女友一塊跑,另外路線沒變,這一次就志在參加了。

然後,就是2015年了。這年,「台北馬拉松」正式正名為「台北馬拉松」,聽起來有點繞口,但是主要是台北市政府不想讓贊助商掛名的關係。其實掛不掛名我覺得真的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這個賽事能不能成為一個指標的賽事。同時拿到的經費,是不是確確實實的用在賽事上。這我覺得比賽事掛不掛名重要很多。像日本的賽事很多都不掛贊助商的名字(如東京馬拉松),但歐美的賽事都有掛名(如:美國銀行芝加哥馬拉松)。這沒有對錯,但對於賽事而言,掛名就是要讓贊助商拿更多費用讓賽事做的更好;對於跑者,其實就不是那麼重要。

而這一次,我就選擇參加全程馬拉松了。算是在自己路跑生涯記錄中,將這個算是對我意義重大的賽事完整的參與。不過,我似乎沒參加過3KM還是5KM的部門,但這個距離,嗯,好像自己去河濱跑一跑好像就可以了。

來到賽事當日,其實天氣還蠻適合跑步的。抵達了會場一看,不愧是年度大拜拜賽事,已經許多跑友抵達現場了。不管是台北市政府門口前,還是市府路上,都是一群一群的跑者。當我們走到寄物帳篷旁,正要準備外套等不需要帶的東西收到紅色寄物袋內時,突然被拍肩。原來是一塊去參加「金澤馬拉松」的跑友們,他們剛好也在旁邊集合。待寄好物後,就跟他們一塊拍照留念。而且他們沒有參加的跑友,還特別在途中有私補,非常貼心呢。

很快的要集合了,這一次有類似日本賽事有用分完賽時間出發,但執行的很不好,這隨後再來給於批評。就看到各區域的跑友越來越多,動線也擠的水洩不通。就不知道大會在規劃場地時,是如何想的了。

隨後,就到了出發時刻,時間一到,人龍就緩緩的往前出發了。事實上,這次出發我覺得是參加「台北馬拉松」幾次以來,最順暢的一次。大概約五分鐘左右就通過了起點,這算是這賽事的小小進步吧。

一出發,就是從台北市政府前往南跑,經過世貿與101大樓,接著繞101大樓後,經市政府後方與百貨區,然後再左轉往國父紀念館跑去到逸仙路左轉再到仁愛路右轉。一開始的這路線其實比過去有趣一點,景色也不太一樣。

接著跑到仁愛路上,一直跑到中山南路圓環後,右轉往北跑去,然後上中山橋接明水路。這部份,就跟過去一樣,沒什麼變化。直到過了大直橋後的基隆河水門,全馬就往水門內跑去,開始看不到盡頭的河濱公園之旅。而半馬就往前繼續跑,路線就跟去年的半馬路線一樣,只有最後出基隆路車行地下道後是要左轉上信義路再接市府路到終點。

出了水門,跑者就少了許多,這好像也是台灣賽事的問題,全馬參加者比半馬參加者少很多,這其實很奇怪就是。那這也先不提,一出水門,其實視野就變了,感覺好像從城市到了市郊,這也是一個很奇妙的感受就是。

從大直開始,繼續往士林方向跑,其實這路線跟很多在基隆河兩旁的河濱公園舉辦的賽事路線幾乎一樣,但之前跑的時候是晚上,這一次白天跑,感覺又不同了。跑著跑著,很快就到百齡橋。從自行車道上到百齡橋上,才發現大會有做緩坡道(因為人行道跟車道有高低差),並且封最外側車道讓跑者跑,這點也值得鼓勵。隨後就下橋,往大佳河濱公園方向跑去。

從百齡橋一直跑到大直橋,說實話就沒什麼特別的景象可以看,但也了解過去為什麼很多跑友一直罵說這賽事路線根本不配稱之為「城市馬拉松」,有一半以上的路線都在河濱公園,這真的蠻便宜行事的。但換個角度說,其實河濱公園的自行車步道規畫的算是蠻好的,才能有這麼完整且里程數夠的距離讓跑友或單車友使用。

當到了大直橋,剛好看到跑團的朋友在路旁,吃了點他們提供的私補後,就繼續往前跑。此時好像也只到一半而已,還有蠻長的一段路呢。隨後跑到了迎風還是觀山河濱公園左右吧,就有點累,然後就開始改走走停停了。

接著一直到民權大橋附近還是哪附近,有一個廟,廟旁有跑團準備私補給跑友分享。看到這樣,就覺得台灣跑友還蠻可愛的,有的人沒參加但會去準備一些補給分享給有參加的跑友,真的不錯。而從這邊接下來就是往成功橋方向跑,接著上成功橋的人行道,到另一側下橋後再往麥帥橋方向跑。

就這樣走著跑著到另一個折返點時,發現路線規劃的相當奇妙,有點像「又」形,怎麼說呢?因為是折返,所以路線上其實是分兩側。然後往折返點去的時候,本來在左側跑,跑一跑突然有工作人員指引要跑者往右跑,但這樣就會跟已經通過折返點的跑友交叉。我是不懂這樣的用意在那,大概又要問天才會知道了。

通過這個折返點,再跑一小段就是上麥帥橋,這邊也如同百齡橋般的有做坡道接慢車道,讓跑友可以跑在慢車道上,不見得一定要跑在人行道上,畢竟人行道是磚地面,跟車道的柏油路面不太相同。接著,下橋到,然後跑一小段就要離開這長達25KM左右的河濱公園路線。

出水門後,就接到撫遠街。事實上到這邊的時候,全馬跑者真的就較少了。可能本來全馬的參賽人數就較少,然後時間一拖長,感覺身邊的跑友就少了不少,不像在日本參加賽事般的熱鬧。不過,接下來轉到健康路上,就是這個賽事全馬路線尾聲的一個算是難關:環東大道。因為要先跑上環東大道,但此時已經是35KM後了,而到這邊擺一個上坡,蠻有大阪馬拉松的風格。而這樣也就算了,因為還要下匝道,再接著就是基隆路車行地下道的下、上坡,這真的是一個不容易的賽事啊。

但一直跑道基隆路車行地下道的上坡,精神就慢慢來了,畢竟因為快結束了,就稍微的再跑快一點點,往終點前去。而這一次的路線是出基隆路車行地下道後,左轉信義路後到市府路再左轉。比起過去右轉信義路的舊路線來的有趣點,而且到這邊,路旁的民眾多不少,我還有看到一些也是有參加「2015大阪馬拉松」的跑友在路旁替跑者加油,又剛好當天我穿著「2015大阪馬拉松」的T-shirt,所以更感到親切。

最後,從信義路轉到市府路,看到兩旁的人行道上還不少人替跑者加油,其實蠻開心,而且這些朋友也是有喊著:「快到了,加油!」的口號,聽起來格外感動。待接近終點時,看到計時器已經接近5:00.00,我就加快腳步,在5:00.00前通過,完成在台灣的初馬。


無標題
↑總算把台北馬拉松整個攻略完成了。

最後成績:(第六場全程馬拉松)
大會記時時間:04:59.40
個人晶片時間:04:56.36

然後,其實跑完後,先不談自己的成績好壞,參加過這場算是台灣指標性之一的路跑賽事, 還是有蠻多想法的,就快速的條列式的寫在下方吧。

優點:
一、在百齡橋與麥帥橋的部份,有特別製作斜坡道靠在人行道旁,讓想跑在慢車道的跑者跑,這值得鼓勵,而且也可以繼續延用在別的賽事。
二、開始有分時分區出發,這是好事,希望可以做的更好。

缺點:
一、有特別考慮出發路線而做了改變,是好事,但做的沒那麼好。因為全程馬拉松路線竟然有一半以上在河濱公園內,這可能不能稱之為城市馬拉松吧。
二、出發場地規劃的蠻爛的,寄物帳篷就在全馬出發時的E區旁,結果要出發的時候塞住,晚到的跑友無法寄物,蠻不可思議的。
三、補給站的資源分配的似乎不太好,有的補給站東西很少,有的卻很多堆在旁邊。然後,最後有個補給站還很早就收不少桌子起來,只剩兩組還三組吧。
四、既然已經有租借路權了,不過呢,仁愛路、中山北路都僅開放半邊給跑者跑,這其實沒什麼關係。但同時有全馬與半馬的跑友跑在路上,人數眾多,其實是相當擁擠又不好跑的。這樣的安排是蠻不佳的。
五、晶片捐獻:這個很奇怪,自從有些所謂慈善團體發現可以請跑友在賽後將晶片捐贈給這些單位,再由這些單位退給主辦單位換捐款,就變成一個很誇張的現象,跑到終點後,一堆志工都在終點後方的管制區域外等,好像不捐給他們就不行,看的我直搖頭。如果大會放任這些單位這樣對待跑友,我想未來一定會有衝突。此時我又想起日本賽事的好了。

大概就提這些吧。因為有些部分真的是需要時間來改善,只希望能夠慢慢的進步、改善。當然,我也希望台灣賽事能夠進步,但不是說要追上東京馬拉松或大阪馬拉松就能一夕之間追上的。而如果這樣的建議只是單純由跑友們提出,而大部分的民眾還是認為路跑賽事是擾民、妨礙交通、影響他們出行。那麼,這個議題就不可能解決。

另外,關於參加賽事,我想未來我應該不太會再參加台灣的全馬賽事,因為真的沒有什麼好期待的(笑)。就拿這場賽事,別說東京還是大阪馬拉松,離剛結束的第一屆金澤馬拉松還有蠻多部份要努力的呢。希望主辦單位別在只看單純的參賽人數來衡量賽事辦的好不好,或者只辦所謂單純的全馬賽事。在問題沒有改善之前,這樣是不會有進步的。另外也要多聽聽參加者的意見,畢竟我相信到海外跑馬拉松的跑友很多,看的點都不盡相同,但都是相當好的意見,收集起來才是可以調整進步的方向。

再來,訓練的部份,我自認這場準備不足,因為離前一場的時間似乎太近了。若真的要跑出好成績,身體是需要充分休息才能再出發的。因此,我跑後來僅以完賽為目標。這是確實是自己準備不夠充分,沒有什麼藉口。只有再好好訓練,才有機會踏上自己的目標。

最後呢,有點拖稿,此時都已經二月了(大笑),但總算還是完成了,真是可喜可賀!(後面還是有賽事要參加的。)

就在這裡祝各位跑友新年快樂。希望大家不論是在農曆年還是新曆年都身體健康、事事順利、參加賽事都順利完賽破PB。

路跑的故事,未完,繼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